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于9月29日在广州启幕,当天下午,来自国家林业草原局和全国各地林业系统约100位嘉宾齐聚越秀公园古木棉诗道,在参天古木的环抱中共同开启一场沉浸式古树探访之旅。
作为广州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公园,越秀公园通过一场深度融合历史人文、生态科学与公益创新的调研活动,向全国展示了古树名木保护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成果。
多维融合:一条线路呈现古树保护全景图谱
本次调研路线设计独具匠心,突破了传统园林参观的单一维度,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古树保护展示体系。
自古木棉诗道而上,周边9株古木棉与1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成的“古树与文物辉映”景观,让嘉宾们直观感受到时间在树木与建筑上留下的双重印记。
越秀公园通过精心设计的展陈系统,将分散的古树资源转化为连贯的文化叙事空间,使每株古树都成为讲述广州千年文脉的活态载体。
在现代创新实践展示区,公园展示了近期“森林+”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成果。
“森林+康养”板块展示了以“城央遵生”为核心理念打造的10公里康养径系统,作为广州市首批20条“迎全运·森呼吸羊城绿色康养径”之一,越秀公园康养径将古树生态与健康生活方式完美结合,为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养心之旅;
“森林+文创”板块则展出了公园深度融合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生态发展特色,匠心打造的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,展现了公园如何以古木棉花为原料开发特色茶饮,将自然落花转化为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创新产品。
人文浸润:古树下的历史回响与当代共鸣
孙中山读书治事处成为本次活动的情感共鸣点。在公园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,嘉宾们重温了孙中山与宋庆龄在越秀山(又名观音山)粤秀楼经历的峥嵘岁月,无不为那段战火中的革命情谊所感动。
现场特别布置了宋庆龄“中国可以没有我,但不能没有你!”的深情告白展陈,不仅再现了历史场景,更让嘉宾们深刻体会到古树名木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,更是人文记忆的载体——它们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,见证了革命先驱的坚定足迹,聆听了时代变革的澎湃浪潮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古树下开展的思政课堂。市林业和 园林科学研究院霍立志博士为小北路小学45名学生现场授课,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传统思政教育,打造了“古树+教育” 的跨界融合模式。此外,小学生们还齐声诵诗,歌咏木棉坚 韧不屈的革命精神。这堂特别的户外课程让学生们在亲近自 然的过程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,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,将保护意识深植于下一代心中,为古树保护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。
公益创新: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古树守护者
本次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亮点,是越秀公园与支付宝携手推出的“古树保护文创机”公益平台。
该平台设计理念先进,操作简便易行,游客只需解锁手机碰一碰或打开支付宝扫码即可购买“古树保护”文创纪念卡,文创纪念卡设计精美,融合越秀公园文化元素和古树形象,提供三种不同样式可选,小小卡片犹如文明传递载体——承载着对古树的珍视,也传递着守护生态遗产的文化自觉。
公园售卖纪念卡所得所有款项将捐献到“绿美广州基金”,用于古树的日常养护、复壮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,助力它们继续茁壮成长。
“古树保护文创机”公益平台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古树保护生态系统。通过降低参与门槛,让古树保护从专业机构的“独奏”转变为社会大众的“合唱”,真正实现了古树保护主体的多元化和大众化,构建起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受益”的古树保护共同体。
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与互动体验,全面展示了越秀公 园在古树名木保护与科普宣传方面的创新成果。
未来,越秀公园将继续深化古树保护与公众参与融合机制,让这些“活文物”在城市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。
南方+记者 钟晓宇
通讯员 林园轩配资吧
名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